7月份正是迎峰度夏的煤耗高峰時期,恰逢今年降雨天氣促使天氣降溫,煤耗水平不及預期呈現出不溫不火,下游煤炭庫存可用天數延長抑制采購情緒。同時,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保供會議效應期待增強,無論是產地增產還是適當寬松進口,都會對當前市場供給結構有所改變,觀望情緒左右市場價格運行走勢。
產地價格漲勢衰退
近一周以來,港口環節貿易價格指數呈現出止漲轉跌,CCTD5500價格為585元/噸,本周累計下降7元/噸,下游市場消極采購及觀望情緒傳導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產地煤炭價格上漲熱情,上漲程度出現衰退。
本周,鄂爾多斯產地動力煤價格持續上漲,雖然上漲幅度較前期有所收緩,但仍保持可觀水平。5500kcal/kg熱值煤種價格為362元/噸,環比上周上漲4元/噸,5000kcal/kg熱值煤種價格為296元/噸,環比上周上漲4元/噸,4500kcal/kg熱值煤種價格為228元/噸,環比上周上漲5元/噸。本周價格漲勢持續,但較前兩周10-15元/噸的上漲程度表現出明顯收窄。
上半年供給量缺口如何?
國內煤炭價格起伏波動表明國內煤炭市場供給結構一直在發生著轉換變化,從供給情況來看,上半年全國煤炭供給量總量維穩,但各個產區區域性變化成為影響市場運行的關鍵。
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1.8億噸,同比增量為1038.4萬噸,增幅0.6%;全國煤炭進口量為1.74億噸,同比增長1952萬噸,增長12.6%。從全國來看總量穩中有增。
但各區域增量不均及供需匹配時間不匹配仍然導致市場煤價的大幅波動。
從主要煤炭產地來看,其中1-6月份,新疆區域煤炭產量同比增長0.18億噸,新疆增量由于疆煤外運區域局限,對市場的影響程度受限。統計局數據顯示陜西煤炭產量累計銷售3.11億噸,環比增長0.45億噸,增幅為16.8%。從單月數據來看,僅6月份產量6285.7萬噸,環比明顯增長620萬噸,是近兩年來單月產量最高的一次。
內蒙古煤炭產量為4.7億噸,同比下降0.46億噸,降幅達8.8%。其中鄂爾多斯煤炭銷量3.08億噸,同比下降0.55億噸,同比降幅15%。
產地高發運、低庫存形成支撐
進入夏季以后,港口調入量持續保持高位調入。鄂爾多斯產地鐵路發運迅速回升,呼鐵局從6月初每日發運20萬噸左右增長至月末峰值每日34萬噸,增幅達70%。從常規監測的幾個鄂爾多斯物流園區發運量情況來看,從6月份開始回升,同比增幅轉正,發運量增長超過50%,而同期庫存量保持下降趨勢,進入6月份后始終位于100萬噸以下水平,截止本周庫存量降至50萬噸,處于歷年來最低水平。低位庫存量形成因素主要是調入不足占主導因素。鄂爾多斯地方煤礦公路日銷量始終保持在110-120萬噸之間,較同期水平偏低50萬噸左右,在當地供給偏緊的背景下,即便是高調出的市場背景下,園區庫存水平也很難增長。
鄂爾多斯產地區域性需求減不減?
近幾年來,煤炭生產主產地集中程度大幅提高,除調出港口方向之外,產地外運直達及就地轉化銷售也保持穩中有增的運行趨勢,在是供給偏緊格局之下,市場分化采購對產地價格的支撐效果進一步凸顯。
首先,產地市場煤化工工業發展如火如荼,煤炭消耗水平保持著持續的增長。1-5月份,鄂爾多斯當地就地轉化量為5397.3萬噸,同比增速8.57%。自三月份以后,產地疫情防控穩定,市場經濟恢復正常,就地轉化煤耗水平連續三月保持增長。
其次,內蒙古東部區煤炭產能釋放受限,彌補東北區域煤炭采購需求,鄂爾多斯煤炭調入東北區域的煤炭量增長明顯,自今年2月份以來,呼鐵局調入東北區域煤炭銷量由每周10萬噸以下增長至每周20萬噸以上,而且汽運出省銷量發往東北區域量今年峰值突破120萬噸,成為歷年最高水平。預計進入冬季補庫旺季仍有采購支撐。
第三,寧夏區域采購量保持穩定,今年上半年發往汽運寧夏地區總量為800萬噸,占產地汽運調出總量11.41%,占比擴張1.81%,在產地總產量縮減的背景夏寧區域采購比重擴張對于鄂爾多斯煤炭銷售來說,形成有力支撐。今年寧夏區域寶豐能源化工項目開工,煤耗需求增加促使采購量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國內煤炭市場需求回落的影響力逐漸傳導滲透產地,市場銷售積極的熱情受到觀望行動而降溫,無論是進口政策是否變動還是主產區能否增量的預期都尚不明朗,產地市場尚未受到明確的結構性扭轉變化的影響,從目前的市場運行情況來看,價格運行的節奏仍出現與港口貿易同步,且產地的支撐因素仍然存在且堅挺,在增量未實質性到位的背景下,產地煤炭價格下行空間有限。(內蒙古煤炭交易市場:劉永麗 )
|